(11) | 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及脸型等; 观察头部外形、大小、头发的色泽、密度、分布,头颅有无异常运动,被检者的脸型。儿童应测量头围。 | 0.5分 | |
(12) | 触诊头部; 用双手拨开头发,检查整个头颅有无压痛、包块、损伤及头皮屑等。 | 0.5分 | |
(13) | 视诊双眼、眉毛及睫毛; 观察眉毛分布,有无脱落,有无倒睫,眼睑有无下垂、水肿及闭合障碍。 | 0.5分 | |
(14) | 分别检查双眼近视力(用近视力表); 将近视力表距离受检者眼睛33cm,进行检查,照明可采用窗口处的自然弥散光,一颗采用人工照明,瞩被检者用手挡住一只眼睛,先右后左分别粗测两眼的近视力。采用Jaeger记录。对于屈光不正者,腰改变检查距离方可测得其最佳视力和估计其屈光性质和度数。(平时戴眼镜者,可让其戴上眼镜,如此粗略估计被检者视力。若无视力表,可用书刊等印刷材料让其阅读,以粗略估计其视力)。 | 0.5分 | |
(15) | 检查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用双手拇指置于下眼睑中部,请受检者向上看,同时向下牵拉睑缘,观察下眼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 | 0.5分 | |
(16) | 检查泪囊; 请受检者向上看,检查者用双手拇指轻压受检者双眼内眦下方,即骨性眶缘下内侧,挤压泪囊,同时观察有无分泌物或泪液自上、下泪点溢出。有急性炎症时应避免作才此检查。 | 0.5分 | |
(17) | 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 嘱被检者眼睛下视,用右手示指和拇指捏住左上眼睑中外1/3交界处的边缘,嘱被检者向下看,轻轻向前下方牵拉,观察眼睑结膜和穹窿结膜。按同样方法检查右上眼睑。注意手法轻柔,勿使被检者流泪。必要时翻转眼睑观察上睑结膜。方法为用右手示指和拇指捏住上眼睑中外1/3交界处的边缘,嘱被检者向下看,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示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并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翻转上眼睑。观察后轻轻向前下牵拉上眼睑皮肤,瞩被检者向上看,使眼睑翻转复原。 | 0.5分 | |
(18) |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额、闭目); 观察被检者前额有无额纹,瞩被检者双眼上视,皱额,闭眼,观察能否完成及其对称性;瞩被检者闭眼,检查者将左右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放在双眼的上下眼睑中份用适度的力量分开眼睑,观察其抗力判断面神经上支的运动功能。 | 0.5分 | |
(19) | 检查眼球运动(六个方向); 检查者伸右臂, 竖示指或棉签, 距受检者双眼前约30~40cm处。嘱被检者注视示指的移动,并告之勿转动头部, 可用左手固定被检者头部。示指按向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 共6 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观察有无眼球运动障碍和眼球震颤。 | 0.5分 | |
(20) | 观察眼球外形、角膜、双侧瞳孔; 观察眼球的外形有否突出或下陷,角膜是否透明,双侧瞳孔是否等大者正圆,粗测瞳孔直径。 | 0.5分 | |
(21) | 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瞩被检者双眼平视前方,检查者取手电筒,聚光圈后检查对光反射。先查左瞳孔,手电光由外向内移动,直接照射瞳孔(注意勿使光线同时照射双眼;请被检者不要注视光线),并观察左瞳孔是否缩小。移开光源后,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右侧瞳孔的直接对光反射。 | 0.5分 | |
(22) | 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用手隔开双眼,再次用手电光直接照射左瞳孔并观察右侧瞳孔的动态反应。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右侧瞳孔的间接对光反射。 | 0.5分 | |
(23) | 检查集合反射,清醒病人不检查角膜反射; 嘱被检者注视1m以外的示指, 然后将示指较快地向鼻梁方向移动至距眼球约5~10cm处,观察两侧瞳孔变化,即调节反射。再将1m外的示指缓慢移近, 观察两侧眼球的内聚,称为辐辏反射。 角膜反射检查时,嘱被检者向对侧上方注视, 用棉签毛由眼角外向内,轻触被检者的角膜边缘, 同时观察两侧眼睑闭合反应。检查直接角膜和间接角膜反射是否存在。先查左侧, 后查右侧。清醒病人可不查角膜反射。 | 0.5分 | |
(24) | 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观察耳廓的外形、大小、位置和对称性,有无发育畸形、外伤疤痕、红肿、瘘口、结节等,外耳道有无溢液,耳廓后方皮肤有无红肿。 | 0.5分 | |
(25) | 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检查耳廓有无畸形、结节或触痛。请被检者头部转向右侧,将左手拇指放在左耳屏前向前牵拉,右手中指和环指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拇指和示指持手电,观察外耳道的皮肤及有无溢液。检查乳突有无压痛。先左后右。 | 0.5分 | |
(26) | 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 检查者分别用双手的示指和(或)中指按压被检者的两侧耳屏前区域或将示指轻轻插进外耳道(不可太深),指腹稍用力向前下按压,触诊颞颌关节,并瞩被检者作张口、闭口的动作,可感觉颞颌关节的活动有无异常。 | 0.5分 | |
(27) | 分别检查双耳听力; 保持室内安静,瞩被检者闭目,用手指堵塞右耳耳道,检查者用手表或以拇指和示指互相摩擦,自1米外逐渐移近被检者耳部,直到被检者听到声音为止,测量距离。同法检查右耳。比较两耳测试结果并与检查者(正常人)的听力进行比照。正常人一般在1米处可闻机械表声或捻指声。 | 0.5分 | |
(28) | 观察外鼻; 观察鼻部皮肤颜色和外形,有无鼻翼扇动。 | 0.5分 | |
(29) | 触诊外鼻; 用右手的示指和中指自鼻根向鼻尖用适度的力量触诊,观察有无压痛。 | 0.5分 | |
(30) | 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瞩被检者头稍后仰,左手拇指将鼻尖轻轻上推,借助手电光观察鼻前庭(皮肤、鼻毛分布、有无毛囊炎、疖子)和鼻腔,有无鼻中隔偏曲及异常分泌物。 | 0.5分 | |
(31) | 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检查者用手指压闭一侧鼻翼,请受检者呼吸,以判断通气状态。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 | 0.5分 | |
(32) | 检查上颌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 检查上颌窦有无肿胀。用双手固定于病人的两颞侧,两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同时向后按压,询问有无疼痛,两侧有无差别。用右手中指叩击该区,询问有无叩击痛。 | 0.5分 | |
(33) | 检查额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 检查额窦有无肿胀。一手扶持被检者枕部,分别用另一手拇指和示指置于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或用双手固定于病人的两颞侧,将拇指置于眶上缘内侧同时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别。可用中指叩击该区,询问有无叩击痛。 | 0.5分 | |
(34) | 检查筛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 检查筛窦有无肿胀。先用右拇指置于被检者左侧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内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接着用左手拇指压右侧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内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可用右手中指叩击该区,询问有无叩击痛。 | 0.5分 | |
(35) | 观察口唇、牙齿、上颚、舌质和舌苔; 观察口唇色泽,有无疱疹、口角糜烂等。嘱被检者张口,观察牙齿色泽与形状,牙列是否整齐,牙龈有无红肿。伸舌观察舌质、舌苔。 | 0.5分 | |
(36) | 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 取手电筒和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破溃,牙齿有无龋齿,轻轻压迫牙龈,注意有无出血和溢脓。嘱被检者舌头上翘触及硬腭,观察口底有无新生物及颌下腺导管结石等。 | 0.5分 | |
(37) | 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 嘱病人张大口并发“a”音,手持压舌板的后1/3,在舌前2/3与舌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借助手电光观察软腭、悬雍垂、舌腭弓、咽腭弓、扁桃体和咽后壁。注意有无粘膜充血、红肿、淋巴滤泡增生。如果扁桃体增大,则须分度。 | 0.5分 | |
(38) | 检查发音; 被检者张口时发“a”音。 | 0.5分 | |
(39) | 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请被检者张口伸舌,观察伸舌有无偏斜,有无舌萎缩、舌震颤。 | 0.5分 | |
(40) |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或吹口哨、鼻唇沟及口角); 观察被检者,面部是否对称,观察两侧鼻唇沟及口角有无偏斜。请被检者做鼓腮、示齿、吹口哨动作,观察两侧是否对称。 | 0.5分 | |
(41) | 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以手对抗张口运动); 检查者双手触及被检者双侧的颞肌、咀嚼肌,嘱被检者作咀嚼动作,对比双侧肌力强弱;也可一手置于被检者颏下向上用力,嘱被检者作张口运动,判断其肌力。 | 0.5分 | |
(42) | 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 嘱被检者闭目,用棉签检查触觉、针刺检查痛觉。分别用棉签和大头针先左后右、由上而下、自内向外触及额部、颧部和下颌部皮肤,观察被检者的感觉反应是否减退、消失或过敏,如有应确定感觉障碍区域。 | 0.5分 | |
(43) | 暴露颈部; 解开衣领,充分暴露颈部。 | | |
(44) | 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注意其对称性,有无异常肿块。有无颈静脉怒张或充盈、颈动脉搏动和颈静脉搏动, 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是否突出,是否对称。 | 0.5分 | |
(45) | 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 如为卧位,揭开被子,取枕,嘱被检者下肢自然伸直,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住被检者枕部,右手放在其胸前固定位置。左手使被检者头部前屈作被动屈颈动作,测试颈肌抵抗力,有无颈项强直;瞩被检者左右扭转头部,观察颈部左右活动情况。 | 0.5分 | |
(46) | 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扭转); 观察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有无萎缩,检查者用双手按住被检者双肩,向下用力,嘱被检者作耸肩运动,比较两侧斜方肌肌力。也可用一手挡住被检者面颊部,瞩其抵抗阻力向该侧旋转头部,检查胸锁乳突肌肌力。同法检查另一侧。 | 0.5分 | |
(47) | 触诊耳前淋巴结; 用双手指在双侧耳屏前滑动触诊耳前淋巴结。 | 0.5分 | |
(48) | 触诊耳后淋巴结; 用双手指在耳后乳突区胸锁乳突肌止点处滑动触诊耳后淋巴结。 | 0.5分 | |
(49) | 触诊枕后淋巴结; 请被检者将头转向右侧,用右手指触诊枕骨下区斜方肌起点与胸锁乳突肌止点之间的枕后淋巴结。 | 0.5分 | |
(50) | 触诊颌下淋巴结; 让被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左手扶住头部,右手指尖触摸下颌角与颏部之间的颌下淋巴结。同法触摸右侧颌下淋巴结。 | 0.5分 | |
(51) | 触诊颏下淋巴结; 让被检者向前低头,用右手示指和中指触诊位于两侧下颌骨前端中点后方的颏下淋巴结。 | 0.5分 | |
(52) | 触诊颈前淋巴结浅组; 检查者双手指尖在颈前三角区,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及下颌角处触诊。 | 0.5分 | |
(53) | 触诊颈后淋巴结; 检查者双手指尖在颈后三角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颈后淋巴结。 | 0.5分 | |
(54) | 触诊锁骨上淋巴结; 请被检者头部稍前屈,用双手指尖在锁骨上窝内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检查锁骨上淋巴结。左手检查右侧,右手检查左侧。 | 0.5分 | |
(55) | 触诊甲状软骨; 检查者用右手拇指和示指触诊甲状软骨,有无压痛,并检查其移动度。 | 0.5分 | |
(56) | 触诊甲状腺峡部(配合吞咽); 检查者用示指(站于被检者后面)或右手拇指(站于被检者前面)在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甲状腺峡部在气管前有无增厚,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判断有无肿大或肿块。 | 0.5分 | |
(57) | 触诊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 双手触诊法检查甲状腺,用左手拇指在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对侧轻推, 右手示指、中指和环指在左胸锁乳突肌后缘, 右手拇指在气管旁,使甲状腺左叶在此四指间, 以拇指滑动触摸来确定甲状腺的轮廓大小及表面情况,有无肿和震颤。请被检者吞咽,肿大的甲状腺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同法检查甲状腺右叶。 | 0.5分 | |
(58) | 分别触诊左右颈动脉; 检查者用示指和中指沿甲状软骨向侧下方滑动2~3cm,至胸锁乳突肌凹陷处,可触及颈动脉搏动。注意强度和节律。两侧不可同时触诊。 | 0.5分 | |
(59) | 触诊气管位置; 将示指与环指分别放在两侧胸锁关节上,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与示指、环指间距离, 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有否气管移位。 | 0.5分 | |
(60) | 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听诊颈部大血管区血管性杂音,先左后右。如果有甲状腺肿大,则将钟型听诊器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注意有无连续性静脉“翁鸣音”或收缩期动脉杂音。甲状腺无肿大则无须听诊。 | 0.5分 | |